有些家長對孩子百般溺愛,祖護,使孩子的不良行為得到縱容

研究資料表明,品德不良以致犯罪的少年兒童,大抵都可以從家庭教育中找到直接、間接的原因:一是家庭成員有某些惡習,如小偷小摸,生活作風腐化等;二是家長缺乏教養知識,對孩子或者放任自流,或者粗,暴打罵,三是家長對孩子百般溺愛、祖護,使孩子的不良行為得到縱容,以致惡性發展;四是父母長期在外地,或者父母離婚,或者父母雙亡,使孩子得不到家庭教育,五是父母不和,常鬧矛盾,致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,經常游盪在外,受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影響。

图片alt

家長發現孩子已經有品德不良的行為,怎麽辦呢?首先,要瞭解他們。不瞭解他們,就象醫生不瞭解病情那樣,無從開處方。品德不良的孩子,大多受過別人的白眼,或者遭過指責。當他們想悔改時,往往有人會表示不信任,這就使他們對一切都感到冷漠,對一切都持懷疑態度,從自負、自傲轉為自卑、自棄。

图片alt

他們沒有正確的人生觀,對待生活隨隨便便,“今朝有酒今朝醉”,覺得什麽都無所謂,甚至蹲監房也不感到害怕。針對這些情況,我們對有品德不良行為的孩子,就要熱情關心、親近。家庭溫暖在這里很重要。如果動輒打罵、趕出門,這樣的“教育”,孩子得不到愛護,傷了自尊心,覺得在家庭中沒有地位,就更會逃到外面尋找“溫暖”了。這是不可能使孩子改惡從善的。有個品德不良的女孩子,把家長的嚴厲責打當作“家常便飯”。

图片alt

有一次,父親又使勁打她,她站在那裡,既不躲,又不喊,氣得父親血壓上升,暈倒在地。她扶父親坐起來說:“爸爸,你休息一下,等會再打吧!”試想,這樣的教育方法,又有什麽效果呢?還有一例:有個孩子,父母早就擔心他會乾壞事,但是,孩子跟什麽人來往,家長不知道。孩子業餘時間乾什麽去了,家長也不知道。

图片alt

只知道他喜歡玩,什麽正事也不乾。家長曾經警告他:“如果你犯了罪,坐班房,我們是不去看你的。”想以此壓孩子。但是,光這樣嚇唬,沒有正確的教育方法,結果,孩子還是進了監獄。教育品德不良或失過足的孩子,有一個較好的方法,就是把他們放到能夠顯顯身手的正當的活動中去。他喜歡踢足球,你就應大力支持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