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匯錦數能-掌上煤焦
1.定義
利用煤炭和礦物雜質的不同性質,在選煤廠內用機械方法除去原料煤中的礦物雜質,把它分成不同質量、粒度的產品,滿足市場的需要。
2.洗選目的
(1)除去煤中雜質,降低灰分,提高煤炭質量,適應用戶要求
(2)把煤炭分成不同質量、規格的產品,供應用戶需要的產品,以便有效地、合理地利用煤炭,節約用煤
(3)去除煤中矸石,減少無效運輸,同時為綜合利用煤矸石創造條件
(4)除煤中黃鐵礦,減少燃煤對大氣的污染,同時為回收硫提供條件
3.洗選原理
原煤是指煤、夾矸煤、矸石等的混合物,其密度範圍一般為 1.2-2.6kg/L,根據煤與礦物、矸石之間的密度差異進行分選,(一般對原煤要做浮沉實驗)原理如下:
基本原理:
根據煤與礦物質的密度不同,通過重力將其分離。即:
√ 密度大的礦物質最重,迅速沉下–矸石;
√ 礦物質與煤混合緊密的部分較重,隨即下沉—中煤;
√ 相對密度小的煤(有效組分)浮起來的煤,被介質運至產品段—精煤
選煤的主要產品:
√ 精煤
√ 副產品有中煤、煤泥、矸石
4.洗煤回收率
原煤經過浮沉試驗後,比重小於1.4或小於1.5的浮煤占入選煤(去掉0.5毫米以下的煤泥為100%計算)的百分比,是評價煤的可選性的一項技術指標。它基本上可以反映洗煤廠的精煤回收率(一般是高於洗煤廠的回收率)。浮沉試驗可以瞭解煤的密度組成,硫分含量以及可選性。煉焦精煤的密度一般以1.4為界劃分。
常用浮沉液的密度有:1.3、1.4、1.5、1.6、1.7、1.8、2.0(kg/L)等。
更多煤炭知識、配煤軟體、自動配煤、煤質評價等相關內容,關註“掌上煤焦”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