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美農博小鎮:農業“+”出新天地

 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

  文|夏成文 房金

  興義鎮以“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”為目標,探索出一條“農業+科技”“農業+文旅”“農業+食尚”的興義特色鄉村發展之路。

  鄉村興則國家興。近年來,全國各地提高政治站位,強化責任擔當,科學統籌謀劃,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走實走深。地處成都南大門的興義鎮,搶抓省級重點項目中國天府農博園建設機遇,以“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”為目標,對鄉村進行景觀化建設、項目化推進、市場化運作,推進鄉村全面振興,探索出一條“農業+科技”“農業+文旅”“農業+食尚”的興義特色鄉村發展之路。

  興義鎮地處成都市新津區北部,幅員面積39平方公里,全域被納入天府農博園產業功能區,區位優越、交通便利、自然生態環境良好。這里擁有占地1500畝的國家AAAA級景區斑竹林公園,先後引進途遠共享農莊、藍城沐春風、蒙頂茶溪谷、TINA莊園等一大批農旅融合項目,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鎮、四川省首批“百強中心鎮”和成都市重點支持的特色鎮,並榮獲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、全國有機農業示範基地、2021年度中國鄉村振興十大示範村鎮。

  

图片alt

  集聚發展 推動農業博覽與鄉村旅游、文化創意等跨界融合,是興義鎮圍繞天府農博園產業發展、實現群眾就地就業和增收致富的另一路徑。圖為不二餐吧。本組供圖/新津區興義鎮政府

  推動產業振興,形成集聚發展態勢

  “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,圍繞農村產業發展,構建鄉村產業體系,把產業發展落實到促農增收上來,是興義鎮實施鄉村產業振興的根本目標。”興義鎮黨委書記李吉表示。近年來,興義鎮先後建成有機農業基地、獼猴桃基地、韭菜韭黃基地、食用菌基地、循環種養基地“五大農業基地”,農產品品牌逐步建立,“新津韭黃”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。

  為進一步夯實生態農業基礎,興義鎮還積極探索“互聯網+共享農業”,加強“岷江牌”蔬菜、翔生有機蔬菜、“漁耕田”蔬菜品牌塑造、產品營銷。經過不懈的努力,興義鎮完成岷江千畝果蔬、波爾千畝稻田大田景觀建設,成功創建西南首家“全國有機農業示範基地”、全省首批“川台農業合作示範基地”。

  

图片alt

  片區聯動 興義鎮搭建“村集體+國有公司+社會資本+農戶”的利益鏈接機制,集體企業、合作社的經營主體職能不斷強化。圖為共享農莊。本組供圖/新津區興義鎮政府

  推動農業博覽與鄉村旅游、文化創意等跨界融合,是興義鎮圍繞天府農博園產業發展、實現群眾就地就業和增收致富的另一路徑。其先後引進58集團、喜馬拉雅、藍城沐春風、茶溪谷等頭部企業20餘家,孵化出魚菜共生、食物減法等在地新鄉村企業10餘家,農業產業鏈和鄉村價值鏈不斷延伸。通過片區聯動發展的理念,探索出“共享農莊”“不二餐吧”“最美廚娘”等經營性集體經濟項目,搭建“村集體+國有公司+社會資本+農戶”的利益鏈接機制,集體企業、合作社的經營主體職能不斷強化,近年來農民人均收入超3萬元,村集體增收近80萬元……借助一系列產業項目,興義鎮現已形成了現代鄉村產業集聚發展態勢。

  聚力生態振興,打造最美農博小鎮

  良好的生態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。興義鎮全鎮水資源豐富,土壤肥沃,綠樹成蔭,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。鎮域金馬河、西河、羊馬河水質常年保持在Ⅲ類以上,呈現出“岷江水潤、茂林修竹、美田彌望、蜀風雅韻”的生態基底。

  

图片alt

  治理之基 基層治理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是鄉村振興的強力支撐,是實現“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”的重大抓手。圖為農博園主展館。本組供圖/新津區興義鎮政府

  近年來,興義鎮建設了68公里農博綠道,建成了五彩小屋、瓜果長廊、稻田餐廳等30餘個體驗場景,形成“四河六岸串十景,一帶一環營田園”的綠道脈絡體系。“我們通過引水入鎮,建設萬興路水街、王巷子水街,打造了‘親水戲水’平臺;通過挖掘果蔬、荷塘韻味,打造了岷江‘果香漁趣’田園景觀;通過壘石攔水、蓄水成景,打造了張牛河‘曲水蘆盪’濕地景觀;通過重建紀碾子、鋪步道,打造了石魚河‘林泉石徑’、林間景觀;通過‘清水活水’,彰顯了‘川西味、水鄉情’……”興義鎮黨委書記李吉如數家珍地介紹。

  為持久打造居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,興義鎮還定期發動村(社區)乾部、黨員、群眾,對示範線沿線十里進行全面清理。引導群眾自行拆除違章搭建,糾正違法違章建設行為,共同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;動員果蔬、荷塘等業主配合拆除鐵絲網;梳理生態溝渠,還原生態本底;規範沿線標牌標識,提升游客游覽體驗;按照“一村一品、一品一韻”的思路,建設一批特色花徑、花牆、花地,實現“鄉村有變化、群眾有感受”的目標。

  

图片alt

  蜀風雅韻 近年來,興義鎮建設了68公里農博綠道,建成了五彩小屋、瓜果長廊、稻田餐廳等30餘個體驗場景,形成“四河六岸串十景,一帶一環營田園”的綠道脈絡體系。圖為羊馬河綠道。本組供圖/新津區興義鎮政府

  夯實治理之基,提高民生服務水平

  基層治理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是鄉村振興的強力支撐,是實現“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”的重大抓手,並始終貫穿於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全過程、全領域。

  目前,興義鎮以“省市區三級聯動”,統籌推進農博島片區開發運營,以“功能區+國有公司”投建運營機制,統籌實施農博島片區以外的綜合開發運營,基礎設施建設、城鎮功能配套、環境保護治理以及農博功能性項目建設。

  同時,興義鎮更是以群眾為導向,按照新津區“1個區級政務服務中心+4個產業功能區分中心+N個社區智慧服務站”的智慧治理體系,試點“城市大腦、鎮街中腦、社區微腦”互聯協同的城鄉現代治理模式,實現了“數據多跑路、群眾少跑腿”的美好願景。

  截至目前,興義鎮引進社會組織5家,實現了“興義七子”社區營造全覆蓋,旨在抓好“耕心學堂”“零距離服務”“共享菜園”等社治精品項目;還大量引進社會資本,完成廣灘、興場、張河等5個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示範社區建設,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顯著提升。

  (《小康》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)

  本文刊登於《小康》2022年4月下旬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