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養豬第一股”涼了?200萬頭豬沒飯可吃,當下養豬有多難?

文:小清

如今的豬價可謂一路飄綠,一天比一天低,與2020年的“天價豬肉”相去甚遠。5月5日,生豬價格繼續暴跌,“逢節必跌”幾乎成了生豬市場的共識。盡管在4月中旬之後,在豬仔市場上漲的支持下,國內生豬價格逆勢上漲,平均價格從12.36元/公斤逐步上漲。但在氣溫急劇上升的情況下,居民購買新鮮豬肉的情緒減弱,豬價又再次下跌。

图片alt

根據我國5大上市豬企的一季報,就歸母凈利潤而言,5家上市生豬企業在第一季度均出現虧損,總收入達到了705億元,總虧損149.3億元。其中,牧原股份虧損額最高,虧損了51.8億元。其他4家公司的凈虧損由高到低依次為:溫氏股份、新希望、正邦科技、天邦股份,分別虧損37.63億元、28.79億元、24.33億元、6.74億元。

图片alt

值得一提的是,雖然牧原股份虧損額最高,但其總資產和凈資產最多,其總資產規模為1840.3億元,比上年末增長3.82%;凈資產達50.01億元,比上年末減少7.09%。不得不說,現在的豬價像過山車一樣,牽動着無數人的心。雖然牧原股份、新希望等養豬企業受到了很大影響,但總體上還是可以堅持,而曾經的“養豬第一股”就沒那麽幸運了。

图片alt

2020年,當養豬企業原地崛起時,雛鷹農牧集團卻深陷泥潭。到2021年2月,雛鷹農牧集團甚至直接開始對其子公司進行破產,以降低集團的整體資產負債率。此外,該集團與交銀國際信托的訴訟也出現敗訴,法院令其償還7.67億元的債務。

雛鷹農牧作為“養豬第一股”,最高市值達到300億,但現在幾乎只剩下負債之下的江湖傳說,甚至因為飼料問題陷入養豬的困境。造成這樣的結果,最大的原因還是和創始人侯建芳有關。那麽,他到底做了什麽呢?

图片alt

1988年,在第三次高考之後,侯建芳以一分之差無緣大學。因此,他放棄了上大學的夢想,回家尋找機會。他自費100元前往鄭州牧專參加了為期23天的畜牧業培訓課程,從學校回來後就借了200元錢開始養雞,走上了創業之路。

很多人都很疑惑,雛鷹農牧為什會是養豬的,雛鷹不應該是養鳥禽之類的嗎?事實上,侯建芳創辦雛鷹農牧最先經營的就是養雞場,後來才開始大規模養豬。在轉行之初,雛鷹農牧成功顛覆了傳統的小規模養豬生產模式,從根本上解決了大型養殖企業的防疫瓶頸。

图片alt

侯建芳採用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模式,通過持續建設“豬舍”擴大規模。不過,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養豬業,市場供求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。豬肉也從一開始的供應短缺變成了供應過剩,因此生豬的價格肯定會大幅下降,但侯建芳可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。

2010年,雛鷹農牧成功上市,中國養豬第一股正式誕生。同年,雛鷹農牧銷售了66萬頭豬,侯建芳也因為飛漲的身價成功拿下河南首富的寶座。在接下來的2年裡,雛鷹農牧再創佳績,分別售出了102萬頭豬和149萬頭豬。

图片alt

如果只是好好養豬,侯建芳或許還會更加富有,但他卻不滿足這點成就,開始帶領雛鷹農牧佈局多元化。在西藏投資藏香豬、佈局“產業+金融”、以特許經營的形式開設了100多家雛牧香線下門店,甚至投資1.35億元在沙縣小吃上,可這些佈局並沒有達到預期的轉型效果。

在各種投資失敗後,侯建芳又做了一件“傻事”,花了5億元投資自己從未涉足的電子競技行業,結果又損失了3000萬元。各類投資項目利潤不理想,也導致雛鷹農牧賬面流動性不足。2018年6月,一篇文章指出,雛鷹農牧涉及財務欺詐,公司投資收益等數據存在真實性問題。

图片alt

最終到2018年底,雛鷹農牧大量債務集中到期,資金鏈徹底斷裂,甚至提出用火腿和生態肉禮盒償還債務。值得一提的是,從2013年到2015年,生豬市場連續3年虧損,包括雛鷹農牧在內的許多上市公司都挺住了。並且,生豬行業已經提前預測到2018年生豬市場的疲軟,但雛鷹農牧仍在擴張。

由於雛鷹農牧30億的巨大損失,整個養殖場因為飼料問題餓死不少頭豬。根據當時的比例,有人表示至少有200萬到500萬頭生豬被餓死。到2019年10月,雛鷹農牧被迫摘牌,負債纍纍之下直接錯過了2020年養豬的“鑽石年”。

图片alt

2019年,受非洲豬瘟影響,我國豬肉供應嚴重不足,豬肉進口量較2018年增加91.52萬噸。由於國內需求的空缺,豬價在2019年下半年飆升至每斤30元。到2020年上半年,我國豬肉進口增加至428.95萬元,增長132.9%。因此,各大養豬的企業都賺得盆滿缽滿。

從河南新首富秦英林和其創辦的牧原股份來看,牧原股份2019年的歸母凈利潤僅為61.14億元,2020年就漲到了274.51億元,同比增長348.97%。並且,秦英林本人的財富也在一年內增加了1000多億元。反觀雛鷹農牧,截止2020年9月底,凈資產為-28.38億元,虧損則達到了15億元。

图片alt

對於雛鷹農牧的多元化發展,侯建芳表示:“成功了別人會說你高瞻遠矚,失敗了你怎麽說都叫盲目擴張。”和侯建芳相似的是冷鮮肉品牌雨潤的創始人祝義財,他在雨潤成為“千億豬王”後,轉而投向房地產事業。但是,他卻鑽了法律的空子,直接跳過招拍掛環節,用非常低的成本就拿到了大量的土地。結果這件事情被揭露之後,整個雨潤企業都受到了波及。

面對如今又開始“跌跌不休”的豬價,你認為這些養豬企業還會再見輝煌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