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夥伴們有沒有一個感覺,這兩年國內的手機廠商們,明顯內捲上了頭。
一開始硬體捲,後來發展到技術捲,像是百瓦快充、強悍影像和超大面積散熱等。
到了現在,連發新機頻率也要捲,藍綠廠這兩個月的發布會,大夥都有目共睹。
要小雷說啊,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,畢竟國內品牌眾多,競爭實在太激烈了。
但放眼望去,有一家國產手機品牌,卻在這幾年的內捲大戰中獨善其身。
倒不是這品牌有啥劃時代的新技術,而是人家的主戰場,在海另一邊的非洲大陸。
聰明的小夥伴應該已經猜到,沒錯,小雷說的就是被譽為“非洲手機之王”的傳音。
咱們用數據說話,去年傳音在非洲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超過40%,排名拿下第一。
說來有些唏噓,一樣是手機出貨巨頭,然鵝每每我們說起機圈,總是不帶傳音玩。
但是,小雷要說但是了嚯,光是手機出貨量大還沒完,傳音早就開闢了新的賽道。
估計小夥伴們也想不到吧?在軟體和生態層面,傳音也是整得了一手好活兒。
喏,今天小雷就帶大夥瞅瞅,手機銷量牛X的傳音,軟體又能帶給我們什麽驚喜~
小雷先提醒大夥一句,傳音是依托自家手機定製系統做的軟體,可不是憑空造的嗷。
傳音旗下有三個手機品牌,分別是itel(入門)、TECNO(中高端)和Infinix(高端)。
為了區分使用體驗,傳音基於Android系統深度定製了傳音OS、分別對應的是itelOS、HiOS和XOS。
So,在有了手機硬體又有系統生態的基礎上,傳音做起軟體就比白手起家輕松多了。
圖源:網路
今天要說的第一個軟體,小雷覺着,必須得先拿“優等生”Boomplay來舉個例子。
作為傳音OS預裝的音樂軟體,Boomplay的受歡迎程度,大夥可千萬不要小瞧。
Boomplay誕生於2015年,到今年已經快7個年頭,現在已經擁有了6500萬用戶。
月單曲播放量達到了20億次,說它是非洲最大的音樂流媒體平臺,一點都不誇張。
除了傳音手機預裝量大,能達到今天的成就,Boomplay也有自己獨到的本領。
比如傳音早早地選擇和網易合作,學習了網易雲音樂在流媒體這方面的豐富經驗。
不得不說,網易雲音樂的營銷確實有兩把刷子,但是版權這塊兒真的是硬傷。
而Boomplay補足缺點,轉頭就和全球三大唱片公司達成版權合作,曲庫規模高達1500萬首。
和很多互聯網產品思路一樣,Boomplay也用上了接地氣的本地化運營策略。
首先,Boomplay團隊有一半員工是非洲本地人,開展業務啥的溝通難度大大下降。
內容上Boomplay也很用心,隨便打開一個,主頁面很多都以非洲本土音樂人為主。
而且嚯,因為非洲藝人不像其他地區的藝人集中在一起,大多數比較獨立分散。
為了拉攏他們入駐,Boomplay還提供推廣服務,像是給內容資源、增加曝光度等等。
這樣一來,不僅非洲藝人樂意入駐,同時Boomplay上的音樂還符合用戶的口味。
正向的反饋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,Boomplay想不火,小雷都覺得都難嘍。
聊完“非洲版網易雲”,咱們再來看看,傳音的“非洲版今日頭條”——Scooper。
Scooper有多火嘞?上數據說話,到去年年底,Scooper月活用戶數突破2700萬。
Scooper和國內的今日頭條差不多,都是新聞聚合類軟體,體驗上要接地氣不少。
不得不說,Scooper的發展策略相當聰明,它走的是“以點到面”的發展壯大路線。
先是從西非國家奈及利亞上線,再到肯亞和埃及,推出英語和阿拉伯語版本。
到去年年底,Scooper已經在9個國家投入運營,用戶量自然就上來了。
除了發展求穩,作為新聞聚合軟體,Scooper在內容生產上的投入也相當滴大。
喏,Scooper搞的是“專業團隊+版權合作”的模式。
Scooper先是組建了專業的內容團隊,生產高質量內容,這些內容算是平臺的根基。
為了融入當地媒體,Scooper還和非洲頭部媒體授權合作,目前達成合作的專業媒體機構已經超過200家。
在深入本地化的過程中,Scooper鼓勵非洲創造者在平臺上創作,還會有相應的激勵。
而且嚯,因為非洲老哥的電腦普及率不高,加上還有電力和網路不穩定的問題。
Scooper還貼心地推出了,手機上就能創作的編輯工具“Postnow”。
可以這麽說吧,為了大力推廣Scooper,傳音是把能想到的地方都給考慮明白了。
成績拔尖的優等生除了上面兩個,還有在南撒哈拉地區超級火的“非洲版抖音”Vskit。
以及互聯網大廠人手一個的流量入口,被稱為“非洲版UC瀏覽器”Phoenix。
大夥想不到吧?華米OV手機里都有的預裝軟體,傳音愣是把它們做成了非洲大陸上的TOP老大哥。
其實小雷想了想,傳音之所以這麽拼命,確實是有它的正當理由。
別看傳音手機在非洲市場份額很牛X,但其實份額增長速度和收入已經逐年放緩。
再加上這幾年,OPPO、小米等攪局者,也盯上了非洲市場這款香噴噴的大蛋糕。
傳音的手機霸主地位,雖然暫時不會被頂下來,但是以後的事兒誰又說得準呢?
傳音控股地區收入變化表(億元) 圖源:Wind
而且關鍵的一點是,傳音手機技術含量並不高嗷。
能有今天的成就,都靠進入的市場時機好、市場定位精準和差異化的打法。
一旦其他國產品牌拿出更有技術、性價比更高的手機,傳音手機打不打得過又是一個問題了。
So,傳音這波還是很有遠見滴,把自己手機作為互聯網流量入口,打造全方面的應用生態,牢牢綁住用戶。
目前看的話,這些軟體都在各自領域拿下還不賴的成績。
至於未來會怎樣,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