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7年,任正非集資21000元創立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,從代理交換機做起,如今僅手機業務就遍佈全球50多個國家,主營業務遍佈世界100多個國家,創新專利更是達到了全球第一。
時勢造英雄,任正非造就了整個通訊產業,也同時振興了整個民族。
但好景總是那麽短暫,華為的成長讓美國都感受到了威脅。而後舉全國之力打壓一家中國的民營企業,美國政府禁止美國企業和華為做生意。
不禁讓國人感到震撼,究竟是什麽造就了任正非,成功地帶領一家民企成長為一個龐然大物的呢?
輝煌之前的困難歲月
1944年10月,任正非出生於貴州安順地區鎮寧縣一個貧困山區的小村莊里,父親和母親是鄉村教師。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,是任正非一生成功的第一個決定性因素。
正是因為父母對知識的重視和追求,即使在三年困難時期,任正非的父母仍然堅持讓孩子讀書。任正非終不負所望,於19歲時考上了重慶大學,在這段困難的歲月,這份成績也算是對父母和家人的一種報答。
然而在那段特殊時期,因父親是知識分子的背景和職業經歷,被背上了“臭老九”的帽子,被造反派推到了大街上當街示眾。
任正非知道後十分掛念父親,當夜從學校趕回家中,目睹了家中一片狼藉,父親怕耽誤任正非學習,安慰任正非不要擔心家裡的事,趕快回學校去。
父親告誡任正非,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,只有在知識上過硬才,能更體面地照顧弟弟妹妹,回報父母,任正非回到學校後從此刻開始學習。
大學畢業之後,任正非應徵入伍,成為了一名基建工程兵。在日常任務中,由於任正非的科技素養很高表現出色,很快當上了隊領導。
但由於父親背景的原因,在軍中除了得到過口頭嘉獎外,再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嘉獎。正是有了這些看起來的遺憾,讓他養成了淡薄名利,寵辱不驚的心態。也正因有了這些經歷,也為日後創立華為打了深厚的基礎。
初創華為
1983年,任正非復員轉業至深圳南海石油集團下屬電子公司工作,暫時坐上了總經理的位子。
但工作期間發生了一件很令人意外的經濟往來,毫無理財經驗的任正非被一家居心不良的貿易公司順利地騙走了200萬元!
這麽一筆巨款讓任正非在南海石油集團里的地位岌岌可危,不久離開了這個把自己弄得灰頭土臉的地方,不得不另闢蹊徑。
一個好漢三個幫,任正非遭此變故之後,也開始思考過往經歷,認識到了單打獨鬥的弊端,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沒有志投道合的幫襯實在過於困難。
於是,他找到了在工作中結識的五位好友,聯手籌集了兩萬元資金,草草創辦了一個名叫“華為”的公司。“華為”,顧名思義就是“中華有為”,在人生的低谷階段仍心系“中華有為”,這份愛國之心實在難得。
任正非在這一窮二白的年代,又在背負了巨額的債務中創立“華為”。你以為到這就會一帆風順嗎?
可惜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。成立華為,並不意味着馬道成功,任正非與其小夥伴們仍要面對諸多挑戰。
資金短缺、經驗有限,這都成了公司發展的阻力。任正非和好友只能“打游擊”,什麽賺錢做什麽。交換機就是從中探索出來的,而後也逐漸地奠定了華為的業務基礎。
不斷探索,解決問題
“華為”在任正非的帶領下不斷地攻剋一個個難關,才造就了今天中國的通訊產業。
早期從代理交換機做起,而後使得香港的供貨商鴻年公司一度“中斷”現貨供應。任正非被迫帶領小夥伴們開始了研發之路。
而後業務不斷的發展,通訊產品不斷的更新,發展到萬門機,再到如今的手機,晶元、和通訊基礎設施,任正非可謂稱作一代“裊雄”。
企業的成長當然也不會一蹴而就,“華為”在成長期間也遭遇了很多重大危機。
1987年,合夥股東意見不合,華為一度窮得發不出員工工資。
2001年,互聯網泡沫之後每兩年又趕上了非典時期,美國思科公司投訴華為侵權。之後的世界金融危機又讓很多家企業土崩瓦解……每次危機都可謂把“華為”給推到了懸崖邊。
而任正非每次都把”華為”從危險邊緣給拉了回來,很大一部分原因的解決是任正非從員工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。
2004年,華為推行股份制改革,開始了輪值主席制度,由八位領導輪流執政,每人半年,經過兩個循環,演變到今天的輪值CEO制度。
也是這種輪值制度,成就華為的今天,解決了管理層人員面對決議時的不同意見,即平衡了公司各方面的矛盾,又使公司得以均衡成長。
全員持股計劃的實行,平衡了全體員工間的利益又留住了大量的人才,為公司開疆拓土打下了堅定的基礎。
結語
任正非能取得如今的成就,和早期的坎坷經歷是密不可分的。早先受到父母的影響,任正非得以好好學習。
家庭的貧困,使任正非有了勤儉節約,為親人分憂着想的精神。軍旅生涯,磨礪了任正非堅毅的性格,不服輸,不認命。
在深圳南海石油集團工作期間,任正非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。一個人在這個世界的渺小,如同一盤散沙。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。
“千古興亡多少事,一江春水向東流。”世人可知道,千年以來,這片土地上經歷了多少朝代的興亡更替。
任正非從中寫出一代企業家的不易,也對以後的路充滿了憧憬。
關於任正非成功的品質,你還知道哪些?歡迎在評論區留言。